“春节过后,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可以看到负荷曲线明显上升,现在全市负荷已经突破了160万千瓦,最近几天开始趋于平稳。”2月8日,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调度员俞海良通过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测电网运行情况。
2022年11月17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嘉兴海宁上线。该系统作为新一代配电网的“控制大脑”,强化新能源发电调控,高效支撑配网全景运行监测、精益运维检修、故障高效处置,进一步提升了电网运行的优化控制水平。
三个层级精细化控制配网运行
海宁市风光资源丰富,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年底,海宁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92.29万千瓦,海宁电网可靠运行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区域电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需求,2021年11月,国网浙江电力开始试点研发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2022年7月,该系统在海宁尖山新区投入试运行。
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运行总览、调度监视、故障处理、经济运行、协同控制五个模块,将配网划分为“变电站-线路-台区”三个层级。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层级电网的不同运行状态,自动对应经济运行、快速自愈、自我平衡三种运行策略,分层分区实行精细化控制,实现一个平台统筹调控配网海量资源。
和常规的调度单屏多窗口人机交互模式相比,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三屏一体化人机交互场景,可以在线监测和调用海宁全量配网资源,便于调度人员清晰、全面地掌握配网资源和自动控制策略信息。“假设电网运行出现故障,三屏里的中屏能呈现具体故障信息,左屏会实时跳出单线图、馈线自动化环网图等调度可能需要的图形索引,右屏会展现当前配网可调资源和控制策略,无须调度员多方查找资源台账。”俞海良介绍。
智能融合终端强化光伏发电感知
2月5日,海宁市供电公司运维人员张钟其来到黄湾镇尖山村冷冰坞台区,对这里的光伏发电设备、充电桩、储能站以及智能融合终端开展每月一次的常规巡检,确保冷冰坞台区源网荷储资源接入数据准确可靠。
分布式光伏电站体量小、基数大,大部分处于非可观、非可测状态。为了提升对分布式光伏的调控能力,海宁市供电公司以台区为单位,通过智能融合终端等新型设备接入上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数据,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数据采集与远程调控,进一步提升对新能源发电的感知和控制能力。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全市安装智能融合终端1689个,实现尖山新区309个台区接入全覆盖。
同时,海宁市供电公司利用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接入了2个气象监测点的信息,优化新能源发电预测。基于新能源发电数据和电网负荷预测两个数据,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开展中长期、日前、超短期县域电力平衡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及时调整电网运行策略,保障新能源消纳。
可调节资源池支撑灵活转供
1月5日,随着最后一组数据传输完成,某企业的1373千瓦空调负荷资源正式接入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可提供约200千瓦的可调节容量。这部分负荷将汇入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调节负荷资源池,在迎峰度冬期间为电网提供调峰支撑。截至2022年年底,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已经接入负荷侧可调节资源24.85万千瓦、储能侧可调节资源1.135万千瓦。
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了多种数据交互技术,贯通了需求响应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实现营配调跨专业协同。“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强化了可调节资源的响应能力。系统聚合了线路级储能、客户侧储能、台区级储能、移动储能车等储能资源,在供电峰值时刻统一调配,快速提供能源支撑,缓解电网供电压力。”海宁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王大健介绍。
1月15日11时,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测到20千伏富江线出现有功倒送情况,立即告警并生成改变潮流的调节策略,让富江线为附近的居民客户较为集中的10千伏联络线路供电。由于线路电压等级不同,系统便借助凤凰换流站在几秒钟内完成了相关操作。操作完成后,两条线路负载均在合理范围内。
“春节假期,不少企业停产,企业屋顶光伏发电量超过了企业用电量,需要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保证这部分电能就地消纳。”俞海良介绍,“经过系统灵活调节,光伏发电出力实现了百分百本地消纳,也减少了光伏上网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实现了能源最大化利用。”